- 《道德经》:世间修身之正道,唯中庸适度便可
世间修身之正道,唯中庸适度便可。“中庸”是儒家的思想,而“道”是道家的思想,两家是不同的学说,也是用不同的语言方式呈现的,但是两者殊途同归,其背后的本质都是在告诉我们,找到适合当下的一个正确发展方式。…
- 《道德经》:世间修身之正道,唯中庸适度便可
世间修身之正道,唯中庸适度便可。“中庸”是儒家的思想,而“道”是道家的思想,两家是不同的学说,也是用不同的语言方式呈现的,但是两者殊途同归,其背后的本质都是在告诉我们,找到适合当下的一个正确发展方式。…
- 《道德经》第十二章,看清万事万物的真相与本质!
世间各种华丽、纷乱的表象,掩盖了事物的本质,使人只看外表,不能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有大智慧的、合于道的圣人,会看清事物的本原,并不会被假象所迷惑,去除杂乱的表象,去除贪欲之心,去除狂妄之态,踏踏实实的取其事物的本原。…
- 《道德经》:事物的发展也是道的体现,这也是自然规律
在我们之前文章中就聊到过,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道,就是一种自然规律。说的是我们如果顺其自然的话,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一切到都会为我们所用,为我们产生好的作用,如果违背道德规律,就没有一个好的结果。在老子《道德经》中就认为,古代那些善于运用道的…
- 《道德经》中的“无”和“有”
《道德经》第一章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普通文字意义上的有和无,表示是否所有或存在的意义,如:虽有、使有、必有、唯有、有余、有之,无私、无尤、无知、无不治。哲学意义的无和有,具有三个方面的哲学意义,分别具有宇宙之意义,万…
- 世界读书日:我读《道德经》的心得
我是先学习西方哲学,再回头探讨中国哲学的。这个先后顺序,使我能以更客观、更全面的眼光,理解国学的特色与精彩,且以老子《道德经》为例,做个简单说明。首先,西方哲学家虽然透过翻译才可阅读《道德经》,结果呢?我有机会在喜马拉雅讲述老子《道德经》,…
- 叶曼老师讲《道德经》 第四十章
叶曼老师讲《道德经》第四十章这一章继续说修道、行道应该以柔弱为本,以虚无为主。“枉则直,曲则全”,这也是《道德经》里头说的。佛家和道家都说真正本体是不立一尘,什么都没有。解佛法,觉得这本书好难读。但是假设我们有道家、佛家的基本,再来读这本书…
- 如何学习与理解老子的《道德经》
学习老子《道德经》,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与理解老子的《道德经》?这是我们学习与理解老子《道德经》的时候所考虑的几个重点。那么我们今天学习《老子》要珍惜学习的时间,要把基本的观念说透彻,这样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正面的引导。…
-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注释:2、辞:言词,称说。6、常无欲:一本无此二字,认为此乃衍文。《道德经·第三十四章》翻译:《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解读:在学术界,关于老子的“道”的属性,有几种不同观点,最典型的主要是唯物论和唯心论截然对立的观点。…
- 【以道为镜】《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为而不争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道为镜:这一章是《道德经》的收官之篇。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之道就是从天之道而来,所以是“为而不争”,即只管做贡献而不争自己的利益,具体做法就是:但问耕耘,莫问收获,这就是圣人之道。圣人之道,就是让我们成为自己生命里…
- 百姓日用《道德经》五十二
道德经第五十二运用道的智慧之光,使内心复归明亮,就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永续不绝的“常道”。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老子说:“守柔曰强”,那么在生活中怎样体现呢?在气头上,能够冷静思考,小事情有大胸怀,这也是老子所说的“见小曰…
- 《道德经》第一章:妙,不可言
我认为,理解《道德经》第一章,抓住一个关键字:妙。妙,不可言就可以以“妙不可言”来同理“道不可言”。人生对我而言,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并于此,感受生命的妙不可言。所以,人生在世,探求无限的可能性,发现可能的“众妙之门”,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
- 道德经第七章注音版拼音版
道德经第七章注音版《道dào德dé经jīng·第dì七qī章zhāng》道德经第七章拼音版道德经第七章原文翻译以上就是道德经第七章注音版、道德经第七章拼音版原文的相关介绍。为您推荐:《老子·第七章》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PS:拼音版由程序自…
- 道德经里还藏着这样绝美的名字,取名必备查询!
《道德经》被誉为是“万经之王”,文化底蕴极其的深厚,每个字都是悟性满满,随着我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父母们都喜欢引经据典,在古籍中翻找适合自家宝宝的好名字,但是找名字容易,找一个寓意好又动听的名字难。在《道德经·第八章》中提取“善仁”二字作为名…
- 道德经唱诵 转发到头条
保守地说,刀郎先生至少是近五百年来不可多得的音乐天才。让我们以歌载道,唱响《聊斋》。向刀郎先生致敬,向他的传世经典哲学音乐作品《山歌寥哉》致敬。…
- 《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第八章【原文】言善信:善言有信、诚实果信之道。释义:居不争之地,怀似渊之心,与中正之助,言果行之信,治未有之乱,知能善任,与时俱进。“不仁”,有别于儒家之“仁”,故仍按通行本取“与善仁”。理解:圣人与天、地、人皆无利益之争,所以没有忧…
- 请写出道德经第五章
请写出道德经第五章译文: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老子:约公元前600年…
- 《道德经》背诵篇目
《道德经》背诵篇目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之所教,我亦教之。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
- 每天学一章!《道德经》万经之王?到底在讲什么?【第一章】
下篇为《德经》,有44章,共81章解读心得:开篇第一章,老子即提出了“道”之存在,以及它的无形、无名、玄妙。所谓六经只是先王之时的陈旧知识,怎么是真正的道呢?老子告诫孔子,他所学的所谓六经不过是陈旧的知识,远远不是道。孔子最终认识到此,所以…
- 深度解析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大家好,这里是三宝易学堂,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老子《道德经》的第二十一章,首先我们先看原文:从古代到现在,所命的名称不会落空,据此可观察万物的创始。老子描写了“道”的四个方面:“有象”,“有物”,“有精”,“有信”,说明“道”的不虚无,“道”…
- 《道德经》复习——第一章(5)
《道德经》复习可是《史记》里两个都是“万物”,这个和《帛书甲乙本》是一致的,说明什么?因为老子的《道德经》讲得很深奥,是告诉你怎么想人生的,我们思考一下或许有新的想法,或许对您的人生有帮助,这是千年之前的智慧,这种智慧具有无比的穿透力,或许…
- 86岁老人学习《道德经精讲》的体会,把道法自然用到生活中
学习到最后阶段,根据书名《生命大道究竟在何处》进行理解,我就整理了一些自己对《生命大道究竟在何处》的体会。学习《道德经》就是要得大自在。学习这本书为时不短,由于坚持不懈地学习,我深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小苹果读书小组86岁滕老先生读《道德…
-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
补: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
- 道德经与打坐~第33章(下):能战胜负面思维,才算进了修行的门
现在,我们将进入《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明人修养》。而“自知者明”和“自胜者强”则是在讲向内的维度,这也是一种内修的境界。有力量战胜烦恼、埋怨、傲慢、浮躁、懒惰这些负面思维,才算进了修行的大门。能舍掉不良禀性,才能累积玄德、突破极限,最后修行…
- 马王堆道德经原文及解释
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依道而行,积功累德,若注重功德本身,则德而不德,反而没有任何的功德。而礼这个东西却是愚笨的人认识大道的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