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以道为镜:
这一章是《道德经》的收官之篇。老子开篇便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是在教诲我们:修圆满无缺的成功人生,要从三种语言现象入手。因为言为心声,所以,修身要特别注意把握住言语关。管住嘴就是管住心,管住命。涉世做人,以慎言为先。喜时,忌轻言失信;怒时,忌恶言失体。言到快意时须打住,事到快意处须转弯。静时常思己之过,闲谈莫论他人非。平时要存诚待人,口不妄言。言时以简要真切为第一,无长言,无累言,戒尽言——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修口德三原则”。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真”、“善”、“美”概念,并主张把“美”的表象、“善”的动机和“真”的本质统一起来的人。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圣人为什么不积?因为,道永远通达无碍,有活力的东西始终运动不止。圣人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这不是图谋什么,而是在给予时,他自己最满足、最坦荡、最自在。他在有形上不断地“舍”时,反而得到了无形中最珍贵的“得”。大道的运作就是这么玄妙,一个人若攥紧双手,只能抓住手中之物,而当他选择放开双手时,整个天地都属于他。人类来到地球这所生命大学,唯一的任务是让生命升级,而不是让生命被淘汰;唯一的功课是修“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的玄德,这是激活心中道的关键。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道德经》全篇的收尾之句,是对《道德经》的高度浓缩和概括,也是《道德经》的总结论、总原理、总纲领。这句话是说天之道只会给人类带来福祉而不会带来伤害,圣人之道只讲奉献而不求索取。上天的好生之德就如阳光不分亲疏、没有任何偏私那样,既照耀好人,也照耀所谓的歹人,不管对什么人都平等地相待。在天地看来,根本就没有好人和坏人的分别,因此它只是“利而不害”。圣人之道就是从天之道而来,所以是“为而不争”,即只管做贡献而不争自己的利益,具体做法就是:但问耕耘,莫问收获,这就是圣人之道。
圣人没有天生的,都是日复一日修出来的。对修行而言,知道了去做,是有意为之;习惯了做到,是无意而为。修行与学习一样,都是从大量、重复、长久的练习开始,一旦达到习惯成自然,就意味着我们打破了一个固有认知,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圣人之道,就是让我们成为自己生命里顶天立地的栋梁。圣人之道,就是用博爱,把和谐社会当成自己的责任;就是用奉献,把和谐事业当成自己的责任;就是用包容,把和谐家庭当成自己的责任;就是用纯粹,把和谐身心当成自己的责任。责任是大馈赠,担起责任,最受益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特别说明:
上述文字、图片、内容中如涉及或有可能涉及他人权益保护的,请马上联系我们,我们将会立即审核,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予以纠正。
道德经学用
和谐身心,我的责任
和谐家庭,我的责任
和谐企业,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