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提出了常道和非常道的概念,提出了道的时空运行模型,假设“周行而不殆”的道体现为圆形轨道的运行,而“玄之又玄”的时空运行就体现为螺旋状前进的时空模型,老子把道的具有时空运行横断面(曲则全)之特性命名为常道,把道的时空运行连续段的特性命名为非常道。
在《道德经》中,无和有这一对概念贯穿整个文章,同时又用于表示不同的含义,必须根据其所在的具体的章句而做具体的分析。
基本概念的无和有:“有”即有状、有形、有体、有物、有宇宙、有天地;“无”即无状、无形、无体、无物、无宇宙、无天地。
普通文字意义上的有和无,表示是否所有或存在的意义,如:虽有、使有、必有、唯有、有余、有之,无私、无尤、无知、无不治。
哲学意义的无和有,具有三个方面的哲学意义,分别具有宇宙之意义,万物之意义,社会行为之意义。
1.宇宙天地的无和有,“无名,天地之始”的无,是混沌状态的宇宙天地的不存在。“有名,万物之母”的有,是五行齐全的宇宙天地之完全生成。
2.自然万物的无和有
(1)万物生命的无和有
自然万物的“有”是万物芸芸状态,自然万物的“无”是万物归其根状态。某一物生命的“有”是太极之态,某一物生命的“无”为无极之态。
(2)物体功用的无和有
如“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即此形体之无可生某功能之有,在于利用的角度不同。
3.人类行为中天道属性的无和有
天道的运行是“无为而无不为”。人类行为符合天道属性的就是“无为”,人的主观意志所为就是“有为”。“圣人处无为之事”就是符合天道之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就是君主的为所欲为。
(参见《老子天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