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译文讲解《道德经注释•体道第一》《道德经注释•体道第一》

《道德经注释•体道第一》


体道第一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解】

道:陆希声:“夫‘道’者,体也。”陈景元:“夫‘道’者,杳然难言,非心口所能辩。故心困焉,不能知。口辟焉,不能议。在人灵府自悟尔,谓之无为自然”杜光庭:“‘道’者,虚极妙本之强名也。”

可道:严君平“可道之道,道德彰而非自然也。今之行者,昼不操烛,为日明也。操烛者,可道之道彰也。夫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与人者,可道之道也。若乃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者,常道之道也。”杜光庭:“可道二字,是有生有化,道之用也。”苏辙:“今夫仁义礼智,此道之可道者也。”陈景元:“至于仁、义、礼、智、信,皆道之用。用则谓之可道。”

非常道:河上公:“非自然长生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辉,灭迹匿端,不可称道也。”

名:吕洞宾:“名、称也。”陈景元:“名者,用也。用因体生,各自道出。既标其名,即可称用。”

可名:陆希声:“道本无名,则名无不可,故曰可名。”

非常名:杜光庭:“非常名者,在天则曰清,在地则曰宁,在神则曰灵,在谷则曰盈。得一虽不殊,约用则名异。是不常于一名,故云非常名也。”

无名:河上公:“无名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吕洞宾:“无名即无极。”杜光庭:“无名者,虚极妙本,未立强名也。”

天地之始:河上公:“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王弼:“凡有皆始于无,故无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

有名:河上公:“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阴阳有刚柔,是其有名也。”吕洞宾:“有名,即太极。”

万物之母:河上公:“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

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河上公:“妙,要也。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道之要。要:谓一也”吕洞宾:“无欲,主静之时。观、内视也。”陈景元:“夫虚无之道,寂然不动,则曰无欲。无欲观妙守虚无也。”

常有欲 以观其徼:河上公:“徼:归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

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 :河上公:“此两者,谓有欲无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异名者,所名各异也。”

同谓之玄:河上公:“玄:天也。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

玄之又玄:河上公:“天中复有天也,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生圣。得错乱污辱,则生贪淫也。”

众妙之门:河上公:“能知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门户也。”

本章附录

①原文底本《河上公章句》明嘉靖时期顾氏世德堂刊本

②参考《道德经注释目录》

1《河上公章句》汉·河上公

2《老子指归》汉·严君平

3《道德真经注》魏·王弼

4《道德真经注》宋·苏辙

5《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宋·陈景元

6《道德真经广圣义》唐·杜光庭

7《道德真经传》唐·陆希声

8《吕洞宾解道德经》唐·吕洞宾

—————西元2020年11月24日星期二

司天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