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译文讲解学习老子的《道德经》选哪个版本好?学习老子的《道德经》选哪个版本好?

学习老子的《道德经》选哪个版本好?


道德好是什么意思_道德经版本哪个版本最好_道德德道

昨天下午,朋友打电话给我,问我《道德经》版本的事情。他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老子,跟现在通行版老子有很大不同,他如果学习的话,应该选哪个版本去学?我跟他说按现在通行版去学。我们聊了半个小时,现在把电话里聊的主要内容记在这里。

比较起来,两者有三个不同。一是帛书版老子的文字更加古奥,应当更接近老子的原著。二是帛书版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三是各章的顺序不太一样。四是具体到每一句,文字上的出入,有的意思完全相同,但也有很多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比如通行版“大器晚成”,帛书版是“大器免成”。有人把“免”解成“晚”的通假字,意思就完全相同,但如解释成“免除”、“可以不必”,意思就不一样了。

首先我们要理解,古代书的概念,跟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通行版后来是印在纸上的,所以两千年来有稳定的传承。但之前是刻在或写在竹简和木简上(像老子也有出土的不完整的“楚简”可供对照),情况就有很大不同。

通行版现在有81章,以前很可能比81章多,也可能比81章少。想象一下,现在的一章,以前用竹简做成一卷(顺便说一下,书籍的分卷就是这么来的),81章就会有81卷。81卷当然是有编号的。但天长日久,编号可能看不清楚,就重新编。重新编就可能跟原先不一样。

再想象一下,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他手上串竹简的绳子断过3次(也可能断过5次,三只是表示次数多的虚指)。断了就要重新穿。重新穿,竹片的前后就有可能发生改变。那样句子的先后也会发生变化。这是读书读断掉,如果是藏书藏断掉,很多卷都断掉,都重新穿,出问题的概率就更大了,于是有漏简(缺一片),有错简(放错位置),有重简(补漏的时候多做了一片,放到别的位置去)。

再想象一下,分为上经或下经(老子是分为道经和德经),那最初可能只是为了搬运的方便:一半放这一筐,还有一半放另一筐,然后担起来走。从阅读的方便上讲,读书的人自然会根据内容去分两半。

这只是就“书”论书。从社会环境和历史变迁上讲,先秦时期那么多战争、杀戮,再加上饥馑和自然灾害,藏书能够保存和传承更加不易。更不要说秦始皇焚书坑儒那一把大火了。

帛书版把竹简上的文字印到布帛上,是一次极其珍贵的“固定”,其价值无以伦比。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所确立的顺序最接近原著。

那我为什么推荐读通行版呢?理由如下。

第一,如果一个版本与另一个版本,90%相同,10%不同,我们没必要把眼睛死盯着那10%,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个版本上,先弄明白全篇的主旨大要。再去参考另一个版本,看看是否另有启发。

第二,你如果只是自己学习,选取哪个版本都无所谓。但如果需要与人交流,你就要考虑将来跟你交流的人,他们会选哪个版本。这是我建议选通行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第三,通行版文从字顺,节奏韵律都好,文学性比较强,理解和记忆都相对更容易。

第四,跟学习的目的有关。你如果学考据,那你先学更早的版本是合适的,但如果你是通过《道德经》来学道,当然要选让自己读起来更省力、更容易入门的版本。

第五,我个人认为,道经和德经的先后顺序,各章节之间的顺序,甚至各句子之间的顺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句你都理解,并且和其它的句子可以互相印证,然后你懂它说的是什么。懂了以后,你也可以换句话说,别人一样听得懂,那算你真懂了。按倪师的话说,读书你要读它的神,你不要被形绑住了。语言文字都是形,得意可以忘形。

《道德经》我可以从头背到尾。我的感觉,81章,就像一个封闭圆圈上的81个结点。你想要在这个圆绕上一圈,或者绕两圈、三圈甚至N多圈,那你在哪一个结点上开始,都无所谓。根本无须计较。

老子开宗明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语言文字都属于“名”,《道德经》有通行版、有帛书版、有楚简版,恰恰证明“常名”是没有的,我们随便循什么样的“名”,求到“实”就可以了。

第六,从修行的角度说,经典只是工具。如果把修行比喻成从此岸到达彼岸,经典就是运送你前往彼岸的船只。你只要被船送到彼岸就好,至于船上的座位是如何排的,装修得漂亮不漂亮,有什么要紧?

两千年来,凭《道德经》修行成道的人很多。没有谁再对通行版提出异议;没有再做更多修改;也“没有人造一条新的船”,声称他的船比《道德经》更好。这说明,那些成道者认可这个版本,无须做更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