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謫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文中译文:
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行走的痕迹;擅长于言谈的人,在说的时候没有任何瑕疵;善于计算的人,在做算术的时候不必借助计算工具;善于守护门户的人,不用门闩也不会让他人轻易地打开门户;善于捆绑的人,不用绳索打结,别人也很难解开。因此,圣人总是善于人尽其才,在圣人眼里没有无用之人;圣人也总是善于物尽其用,所以在他眼中没有无用之物。这是一种承载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
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之人的老师,而不善之人可以帮助善人自我反省。常人如果不把那些善人当作自己的老师,也不借鉴那些不善的人的经验、教训,即使本人非常聪慧,也会变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所在。
看完这一章,我的理解与文中译文有些许不同之处,在我看来文中对于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绳的理解太过片面和肤浅了,在我看来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绳这些都是人发自心底的真诚行为,只有真诚了方能接近“道”才是自然而然的善行无痕迹,善言无虚伪、善数心知妙算,善闭心之贪欲、善绳可解天下事。
所以圣人才会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之心行事,故天下之人无善恶之分,没有分别心的对万事万物皆可用之心,行万事万物各归其道之事。所以不论善恶之人都是世间相互存在的,善和不善相互对应,相互转换,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没有尊贵的老师,也不存在爱与不爱的资格,虽然看似是智慧且深奥的问题,但是却是奇妙的状态。
在我看来实则善与不善在天地之间是无区分的,而自然规律却让每个事物的状态都存在着对应关系,若我们人活于世自己的内心也能如此,没有对错、没有善恶,而是顺应自然规律生存。那么便能不纠结于这世间任何关系,只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不纠缠于过往,不恐惧未来,活着当下,那便能活得轻松自在,正是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静则自然,自然则无所住。晚安!#细品道德经# #学老子明心见性# #大道至简之悟道# #阅读的温度#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