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分的成语

有关分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分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分道扬镳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骨肉分离骨肉:指父母兄弟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劳燕分飞劳:伯劳;鸟名。伯劳和燕子分飞东西;比喻亲人或朋友别离。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首身分离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缘悭分浅悭:欠缺。缘分欠缺。指与对方无缘相见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2回:“缘悭分浅,不获再睹丰仪。”
逢人只说三分话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不分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分路扬镳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分门别类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志录集》:“《夷坚卷》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益病其烦芜芟之,分门别类,非全帙也。”
分工合作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沈从文《常德的船》:“有些家中人说不定还留在县里,经营一种不必要本钱的职业,分工合作,都不闲散。”
争分夺秒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晋书 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难割难分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次日,探春将要起身,又来辞宝玉。宝玉自然难割难分。”
不由分说由:让;顺 随;分:辩别。不容许辩争。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按劳分配根据劳动的大小进行分配。邓小平《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难舍难分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老舍《老张的哲学》:“这样难舍难分的洒泪而别。”
分心劳神劳:费。分散心力和耗费精神。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7回:“展爷在家一天,倒觉的分心劳神。定于次日起身上杭州。”
安分知足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分外妖娆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分崩离析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分裂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来去分明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那时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洁,来去分明。”
分秒必争一分一秒的时间都要争夺过来。形容做事的时间抓得很紧。柯岩《奇异的书简 船长》:“我们现在要搞四化,分秒必争哩!”
不容分说容:允许。指不允许分辩陈说。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9回:“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上十数下。”
安分守己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不可分割割:分割,划分。不容许割裂周恩来《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政协各项决议,是各党派的临时大宪章,是一个整体而不可分割的。”
条分节解谓逐条逐节进行分析。《新唐书·崔义玄传》:“义玄有章句学,先儒疑缪,或音故不通者,辄采诸家,条分节解,能是正之。”
分而治之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正名定分辨正名分。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试来译几篇。但这就又是‘批评家’的材料了,其实,正名定分,他是应该叫作‘唠叨家’的。”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分进合击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
平分秋色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昼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这一天;后指平均分享财物声誉等。唐 韩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赖传珠《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分文不直直:同“值”。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任何价值。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八:“有人赞叹此事,如虎带角;有人轻毁此事,一文不值,一等是恁么事,因什么毁赞不是。”
分钗劈凤见“分钗断带”。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刘王氏》:“[县令]乃赋一诗刻诸墓上云:‘分钗劈凤已联年,就义何妨晚慨愆。’”
入木三分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唐 张怀瓘《书断 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分别门户见“分门别户”。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其于古人之诗,多能议论长短,分别门户。”
恰如其分恰:恰好;分:分寸。合适的界限。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难解难分双方争斗激烈;难以分开;也指双方关系密切;难以分开。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正在难解难分,忽听东边山上,犹如千军万马之声。”
分文不取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懒龙分文不取,也不问多少,尽数与了贫儿。”
缘薄分浅缘:缘分,机缘。缺少缘分。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无名氏<点绛唇·相思>》:“想的人心似刀割,肉似锤剜,也是我缘薄分浅,不能勾永久团圆。”
雁影分飞比喻两相分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甚而雁影纷飞,涕空沾于荆树,鸾胶再觅,变遂起于芦花。”
二分明月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密不可分密:紧密;分:分割。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们俩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处于同一个场面之中。”
鼎足三分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支分族解见“支分节解”。清·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于诱掖,其言批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瓜区豆分犹言区分有序。清 王韬《地球图跋》:“各国疆域,瓜区豆分,界画犁然。”
分外之物分:名分。名分以外的事物。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1回:“吾差四个统制官,引一百军人下船搜看,但有分外之物,决不轻恕。”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分文不名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他自己穷得分文不名,还要支持那两三间破烂的会址,招待许多左派文人。”
难分难解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9卷:“为些风情事,做了出来,正在难分难解之际,忽然登第。”
瓜剖豆分象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人分割。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列土分茅谓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军前累立功劳大,列土分茅受大封。”
不安本分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分文不受分:指银子计量的最小单位;文:指制钱的最小单位。一个钱也不接受。比喻不计报酬。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3回:“供了素斋,又具白银一两为谢。三藏分文不受。”
不分伯仲分不出第一第二。
分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有人赞叹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轻毁此事分文不值。”
守分安常信守本分,安于故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
白黑分明比喻是非分得清楚。东汉 班固《汉书 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