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束手无策 | 策:办法。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 宋 王柏《鲁斋集》:“士大夫念虑不及此,一旦事变之来,莫不束手无策。” |
束身受命 |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 |
无拘无束 | 拘:限制;束:约束。没有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出家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甚公干?” |
束之高阁 |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 《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
束缊举火 | 同“束缊请火”。 | 清·钱谦益《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缊举火,轹釜待炊,季臣意殊安之。” |
束手旁观 | 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2回:“咱们不得束手旁观,睁着眼叫他陷于不义。” |
束身就缚 | 束:捆。束身:自缚。缚:捆绑。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 《晋书·段灼传》:“艾被诏书,即遣强兵,束身就缚,不敢顾望。” |
绸缪束薪 | 绸缪:紧紧缠绕。紧紧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儿。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结合。 | 《诗经 唐风 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
束手束脚 | 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按照法律办事,不等于束手束脚。” |
束身自爱 | 犹言束身自修。 |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稍束身自爱者,不敢逸于常轨,以蒙青史之诛。” |
束贝含犀 | 谓牙齿如紧密排列的贝壳和瓠犀。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 元·汤式《一枝花·赠妓素兰》套曲:“染一枝春色淡,攒两叶翠痕低,束贝含犀,另一种风流意。” |
按兵束甲 |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 | 《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束肩敛息 | 缩肩屏息。形容恭顺的样子。 | |
束置高阁 | 同“束之高阁”。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 |
束身自好 | 束身:约束自己,不使放纵;自好:要求自己好。指保持自身纯洁。 | 《后汉书·卓茂传》:“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
束身修行 | 束身:约束自身。约束自身,修养德行。 | 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往者群气争夺,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 |
案兵束甲 | 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束蕴请火 | 见“束缊请火”。 | 《韩诗外传》:“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曰:‘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 |
束马悬车 | 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 先秦 管仲《管子 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
束戈卷甲 | 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 | 《宋史·韩世忠传》:“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 |
束手待毙 | 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 《宋史 礼志十七》:“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同心戮力。” |
束手听命 | 拱手听从命令。 | 宋·陈亮《酌古论·马燧》:“三镇平,则淄青之胆破矣。命一辩士持天子之诏往谕之,彼安得不束手听命哉!” |
无束无拘 | 见“无拘无束”。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5回:“你看这荒郊野外,走马射箭,舞剑抡枪,无束无拘,多少快活。” |
束手就困 | 谓无法摆脱困境。 |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然当群雄奸命之时,烽烟四起,运道梗绝,惟有束手就困耳。” |
束广就狭 | 谓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少的文字。 | 宋·韦居安《梅裥诗话》上卷:“他人欲隐括此意,非累数十言不可,而公以二十八字尽之,真得束广就狭体。” |
束发封帛 | 《新唐书 列女传 贾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董不答,引绳束发,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乃汤沐,发堕无馀。”后以“束发封帛”指妇女忠贞不渝。 | 《新唐书·列女传·贾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董不答,引绳束发,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乃汤沐,发堕无馀。” |
束缊还妇 | 同“束缊请火”。 | 宋·秦观《谢馆职启》:“束缊还妇,虽蒙假借之和;惩羹吹虀,尚虑谴诃之及。” |
束蕴乞火 | 同“束缊请火”。 | 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蕴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适可。” |
束手束足 | 见“束手束脚”。 | 艾芜《百炼成钢》第二章:“就是该死的炉顶化了,限制了他,使他在调整煤气空气方面,简直束手束足,不敢随便动一下指头。” |
束手无措 | 同“束手无策”。 | 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与其束手无措以委输于虏,孰若变通尽利,以庶几虏之可逐也。” |
束杖理民 | 谓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 | 一着:下棋时走一步。跟棋艺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显得笨拙。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55回:“你的见识是比我高,人家说我怕你,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
束之高屋 | 同“束之高阁”。 | 明·李贽《读书乐》诗:“弃置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 |
橐甲束兵 | 同“櫜甲束兵”。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悔过》:“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 |
束手待死 | 同“束手待毙”。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
束椽为柱 | 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 明·刘基《吊祖豫州赋》:“委弃九鼎兮,烹饪瓦釜。截梁为牫兮,束椽为柱。” |
束手受戮 | 束:捆绑;戮:杀。捆起自己,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8回:“降卒不曾准备,又无器械,束手受戮。” |
卷甲束兵 | 卷起铠甲,收起兵器。 | |
粒米束薪 | 粮柴少得可怜。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粒米束薪家里无备,妻子只是怨怅啼哭。” |
束装盗金 | 《汉书 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后因以“束装盗金”谓无端见疑。 | 《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 |
束教管闻 | 谓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 |
束手坐视 | 拱着手,坐着看。比喻对应当管的事无能为力或不管不问。 | 《明史·徐有贞传》:“京军一出,日费不赀,遇涨则束手坐视,无所施力。” |
束在高阁 | 同“束之高阁”。 |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朱门富家,积书万卷,束在高阁,尘暗签轴,蠹落帙帷。” |
束手无术 | 同“束手无策”。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乔道清束手无术,不能解救。” |
束手就擒 | 束:捆;绑;就:接受。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 《宋史 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
束兵秣马 | 犹厉兵秣马。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
束修自好 | 犹言束身自修。 | 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天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坏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
束手就缚 | 表示无力反抗,或脱逃。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
束手就禽 | 见“束手就擒”。 | 王闿运《桂阳陈侍郎行状》:“众如言,夜径入山寺,明先唯与徒党十数人居,束手就禽。” |
束手就死 | 束:捆绑。捆起手来等死。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可怜豪杰束手就死。” |
束马县车 | 见“束马悬车”。 | |
束手缚脚 | 见“束手束脚”。 | 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冒失鬼一昧粗心浮气,目中无人,到处以强为胜,一遇鬼谷先生,早已束手缚脚,有力无用处。” |
束手自毙 | 谓捆住双手,自取灭亡。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但使兵连不解,馈运不休,古犹忌之,粌今日兵无可连,馈无可运,徒束手自毙何益。” |
束装就道 | 整好行装走上旅途。 | |
束手就殪 | 同“束手待毙”。 | 《明史·黄得功传》:“主逃将溃,无所一用其力,束手就殪,与国俱亡而已。” |
束手就毙 | 同“束手待毙”。 | 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
束身自修 | 谓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 《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
束缊请火 | 束缊:束一扎乱麻为火把;请火:借火。比喻求助于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
束上起下 | 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清·栖霞居士评阅:“下半折遥承第十回,以碧桃起波,引起下六回文字,亦束上起下必不可少之文。” |
束带结发 | 束系衣带,挽起发髻。谓出仕。 | 唐·韩愈《争臣论》:“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 |